17086235754
《王的盛宴》影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时间:2024-05-26    点击:117
《王的盛宴》影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陆川是少数顺应主流电影市场的导演之一。当其他第六代的导演们还在固守着小众化的艺术电影自娱自乐时,陆川却在国内主流电影市场里风生水起,十年时间拍出了四部院线电影。其实,就导演的创作风格和题材类型来看的话,陆川的电影与第六代的风格稍有游离,更多的是受其前辈第五代导演们的创作风格影响更深一点。对于国家、民族的这种宏大叙事在陆川的电影中越来越明显。
电影《王的盛宴》应该是第六代年轻导演中的第一部古装历史题材影片。作为一个已经在各种艺术形式中被演绎了无数遍的历史典故,“鸿门宴”这一历史故事在电影中究竟该如何呈现,是稗官野史的戏说与消费,还是历史的重新演绎?对于这部电影究竟该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观是摆在导演陆川面前最大的问题。
影片是以倒叙的方式展开楚汉争霸这段恢弘的历史,一开始便是垂暮之年的刘邦(刘烨饰)在一阵噩梦中开始口述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以胜利者的视角回顾着与项羽(吴彦祖饰)、韩信(张震饰)三人之间的纠葛纷争。但是导演却以客观的视角来观察审视着这段历史,不做任何评述,只让观众自己去判断。为此,在影片的影像画面以及场景设置上,导演做了一些巧妙的安排与设计。整部影片画面阴暗,特别是在室内的宫殿中,光线幽暗,气氛压抑。宫殿犹如一座舞台,只有中间部分投射出一束光线,而其他部分则处于幽暗之中,增加了电影的舞台化以及仪式感。历史在舞台上不断上演,而观众正处于银幕之外静静的观看这场表演。导演似乎在暗示观众:所有的真相都掩藏在黑暗中,让处于黑暗之中的观众眼睛去寻找舞台中央所发生的真实历史。
去年,香港导演李仁港导演了同一历史典故改编的电影《鸿门宴》,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鸿门宴”这一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表面上看是刘邦与项羽的权力之争,但是真正的幕后推手却是隐藏在刘项各自背后的谋士张良与范增之间的斗法。比起《王的盛宴》整部影片所具有的时间跨度,《鸿门宴》更加符合商业片紧凑的时间格局,更具有观赏性。然而,导演陆川并非想赋予这个历史典故更多的传奇色彩,给观众带来更多视听感官的猎奇性。影片涉及到“鸿门宴”、“霸王别姬”、“成也萧何,败萧何”等众多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在影片中本来是可以大做文章的,但是导演对于这些历史典故却都点到为止,并没有过分渲染和演绎。在这部古装历史题材影片中,导演摒弃了之前国产古装片中对于视听感官效果的营造,褪掉了《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艳丽奢华的服装,皇宫大殿也不再金碧辉煌。没有了宫廷后院的肉欲翻滚,没有了之前古装大片中骄奢淫欲的外部形式包装,甚至在这样一部古装历史题材影片中连一场像样点的战争场面都没有,影片剩下的只是存在于历史中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这正是之前大部分国产古装电影所缺少的。
历史的车轮是在不断的革命中演进的,刘邦与项羽推翻了秦王的暴政,而秦王子婴又在刘邦心中埋下了欲望的种子。刘邦心中欲望的种子慢慢发芽,长叶,开花,最后结出了胜利的果实,成就了汉朝伟业。而作为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弟兄们却在国家安定之后反目成仇。在权力威逼与欲望诱惑面前,张良与韩信,一个选择了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一个选择妥协退让,愚忠主上。唯有理想主义的韩信坚持原来的理想,所以他必须死。历史,只不过是胜利者为自己书写的赞歌而已。对于历史的记述,完全掌握在胜利者的手中。萧何试图以另一种方式去讲述“鸿门宴”的发生经过,以此向吕后说明韩信对于刘邦的忠心与功劳,然而这种讲述却被吕后硬生生的给扑灭。
或许,历史的真相就掩藏在黑暗之中。在电影《南京,南京》中,陆川是站在超越民族主义的视角来审视那场惨绝人寰的战争,当时引来争议一片,但是如果现在回过头去再来看待这部片子的话,相信很多观众就会改变当初的想法。在这部《王的盛宴》中,导演陆川再次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质疑两千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以“罗生门”式的疑问去思考那段历史,却不对这段历史做出任何评价。或许,这部片子也会遭到很多质疑,那就让对这部电影的质疑和对那段历史的质疑,都留给以后的观众们来评判吧。
附注:2007年,刘烨、吴彦祖还有张震三人主演了一部电影叫《天堂口》,影片上映之后口碑票房双双失利,三人约定从此以后不再一起拍电影了。而在《王的盛宴》中,陆川又重新将三人召集回来,不得不佩服导演用人的魄力。不知三人的这次重聚会再次重蹈覆辙,让当年的悲剧重演,还是会重新书写历史,开辟一个新篇章。我们只好拭目以待了!


《不能说的秘密》影评:秘密隐藏的时间长了点
影片《快乐的大脚》观后感
《落叶归根》观后感二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一)
电影一座城池观后感
影片《面对巨人》观后感
《音乐之声》影评:47年现实点醒片中人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观后感
17086235754
阿钟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