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6235754
《鬼婆》影评:人道的深渊
时间:2024-07-18    点击:179
《鬼婆》影评:人道的深渊
战后日本电影的蓬勃发展,怪谈志异和民间故事类作品是一个潮流,小林正树的《怪谈》和《切腹》,今村昌平的《诸神的深欲》,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都是杰出代表,不过我觉得,能把这类志怪传统演绎的最传神和最有味道的,还推新藤兼人。
《鬼婆》是新藤兼人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和今村昌平的许多作品非常类似,用尖锐的影像拷问了人性,道出了人内心中的动物本性的残酷。
日本的南北朝,时逢乱世,军阀征战不休,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茫茫野地里,经常有逃窜的武士和落魄的浪人,密密的芦苇丛,有太多的秘密和潜伏的危险,一对婆媳寄居在其中,通过捕杀没有防备的路人,夺取他们的盔甲武器卖钱维生。某日,和自己儿子一起上战场的邻居回来了,告知母亲和妻子,她们的男人已经不幸战死了,并且留了下来,和她们一起生活。
饥渴压抑的年轻士兵,总是挑逗同样空守活寡的小媳妇,终于,年轻的女人经不起诱惑,和邻居疯狂的绞在了一起。婆婆又愤怒又嫉妒又无计可施,这时,她又害死了一个戴着奇怪面具的武士,夺来了一个神秘的面具,用来扮鬼吓唬抛弃自己的儿媳。但是,她却不知道这个面具受到了诅咒,而她正在变成一个真正的鬼。
新藤兼人作为一个独立导演,受到大制片厂的影响较小,同时又是一个兼具东西方视野和文化积淀的导演,《裸岛》、《鬼婆》、《黑猫》等作品,都同时带有浓烈的两种文化的烙印,表现主义很鲜明。
其一是极简主义的表现方式非常杰出,《鬼婆》里镜头扫过的茫茫芦苇地,简洁而平稳,明亮的日光下的芦苇,平静而美好,反光和阴影颜色对比反差强烈,谁能想到这背后隐藏的凶险呢,潜水之下有深渊,宁静中蕴含巨大的张力,有一种暴风雨前的安详和窒息感。这种画面对之后刚刚睁开眼睛的中国电影人影响很大,张艺谋的《红高粱》里对高粱地的表现,就和之十分相似。这种极简还表现在电影的叙事上,整个故事的场景单一,人物单一,情节单线,干净简洁利落,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铺垫或者渲染。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是这种简单背后又是耐人寻味的。
第二点,便是其有味道的地方。《鬼婆》里包括音乐,服装,乃至那个能剧的鬼面具,都是纯粹的日式风味——《黑猫》里,这种和式的表演风格更加明显,但是,电影讲述的,却是一个十分西式的主题——异化和兽性。战争毁灭人性,怎么个毁灭法,《鬼婆》就是一个诠释,人终究是动物,只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动物,依然受到各种动物的低级欲望所左右,只不过人有理智和道德是非,可以控制住自己内心犯罪的冲动。而战争能够逼出人被压抑的动物性来,当生存这个大前提都受到了威胁,根据马洛斯的需求层级,这时候道德和良知等,都荡然无存了。
这就像一个寓言故事,最后恶毒的老妇人变成了鬼——这其实就是一个事实,因为从内心里来看,她贪婪恶毒残忍淫荡早就已经是鬼了,只不过最后这种内在的鬼通过面具外显了,具象化了。这个个体的事实又是建立在一个更广阔更大的事实基础上的,那就是战争带来的整体社会的崩溃。茂密的芦苇丛里有一个巨大的黑洞,深不见底,这是一个邪恶的深渊,无数路人遇害之后弃尸此地,白骨粼粼,罪恶如山。这个巨大的深渊在一片祥和的芦苇里显得尤其突兀。这便是整个战争的具象化。
面具本身更加讽刺,直指人性的根本。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是一个古老的争执。这部《鬼婆》像极了了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或者《诸神的深欲》,都是在极端的环境下拷问人性根本,不同的是,今村的作品多在自然的严酷环境里,而新藤则放到了人为的战争中。男人为了权力、土地、金钱、女人而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女人为了欲望、生存而进行谋杀。你说逃回来的邻居说的话可信么,根据后面的剧情,他本身也是一个贪婪暴虐的无赖,其实也很有可能就是他自己杀了自己的战友,谁知道呢,每个人都是带着面具的,面具的伪善遮掩了人性中的兽性和邪恶野蛮,躲在面具背后的人,最终慢慢扭曲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貌。人用假面去吓唬或者欺骗他人,揭下假面,就是丑陋的魔鬼。《鬼婆》里的面具,正是把这具象化了。
电影拍摄于二战后,和着审视日本二战罪行的思潮,其实也是一代日本电影导演的良心与反思,如果直接拍摄二战,很可能被禁,所以新藤兼人以这样一部古装戏来映射历史。如同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里说的,“已有之事何必再有,已行之事何必再行”,南北朝时期的悲剧,在战国时期又不断重演,到了近现代,以更大规模的方式重演。那个巨大漆黑的邪恶洞穴,也许就隐藏在某个地方,隐藏在漆黑的人性里,隐藏在恐怖的面具后面,时刻准备吞噬无辜的人。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献给天下儿女
《别让我走》影评:其实你不曾离开
电影《环太平洋》影评
《忠犬八公》影评:一生很长,一起很短
《搜索》影评:赵又廷高圆圆爱得太快
《怦然心动》影评
《樱花盛开》影评:那些需要珍惜善待的情感
《异教徒》观后感
17086235754
阿钟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