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武侠电影,一方面在没落,一方面又在革新。没落的是传统框架模式下的旧式武侠,革新的是挣脱枷锁后的新式武侠。与此同时,观众也处于一种极其矛盾的思想状态下,一方面徘徊留恋于传统武侠,另一方面又对稳扎稳打的传统武侠新片反应低迷,如苏照彬的《剑雨》。这使得原本坚守在传统武侠阵地上的导演望而却步。软件、硬件的双重缺失下,传统武侠自然稀薄西山。于是,导演们开始在新式武侠的道路上寻找各式各样的突破口。
先前并不看好冯德伦领军的一干人,前期宣传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口号喊得比谁都响。这番架势,真怕是干打雷不下雨的货色。不过在看完影片之后,着实乐了。一部融合了摇滚、朋克、动漫、游戏的混血式武侠,剧情打到哪编到哪,随性至极。别的不说,单凭这股活力,就不让人忍心去挑刺了。纯粹是逗你玩儿的影片,能花这么多心思下去,排场来势汹汹,三部曲起来毫不含糊,就相当难能可贵了。当今国产电影浸淫在急功近利的思潮下,创作者的态度显得比什么都重要。
严格意义上讲,《太极1:从零开始》并非是一部武侠,这里的“混血”,量掺的太多太杂,不可避免的喧宾夺主,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只是一部借着太极名义的草根英雄养成戏。如果这都算是武侠的话,那么恭喜梦工厂也会拍武侠了,《功夫熊猫》嘛。
从字幕戏、动画戏开始,影片的风格化就尤为浓烈,以rpg游戏为包装,呈现出诸如地点标记、关卡、boss、血条、k.o等五花八门的游戏元素。每每打斗至酣,均有摇滚搭配,平心而论,还真是相当熨帖呐。出现的巨型蒸汽拆迁机器,棱角分明,真实度并不比好莱坞的特效差。这让人联想起《未来警察》、《机器侠》中的机甲,实在是不像话。当然,片中的这些怪力乱神,都是为了风格化而风格化的,它们的有与没有,都毫无来由。扎克·施耐德的朋克蒸汽视觉系作品《专扁衰仔》,不也神似么,无非都是逗你玩而已。
袁晓超作为一名新人,冯德伦对他的刻画有些弱,这是影片最明显的短板。从白痴到大师,这是主题,只是可别真把人塑造成白痴了。本来一句“什么情况”,是挺有爱的,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招数,就委实苍白无力了。一部则罢,若是连着三部皆是如此,必定会叫人腻烦。卖萌只是佐料,而不是主料。女一号angelababy,个人觉得塑造得不赖,比万年的花瓶要强许多。由她耍太极的动作,加入动画标记的字幕说明,算是新颖版的微观解构武侠,固然不若陈可辛的《武侠》那么精细到穴位,但感觉国外观众可能更容易接受冯德伦的视角。剩下的几个重量级龙套,出场时都有相应的字幕介绍,怀旧的同时也昭示着冯德伦想通过《太极》,对新式武侠下一个全新定义的野心。
一边玩,一边讲故事,大抵整个三部曲的故事容量都仅限于陈家沟的里里外外。传统的中国功夫一条线,洋人的坚船利炮一条线,究其内核,还是借鉴着黄飞鸿的精髓。求拳——学拳——用拳,这简易的三步走绝不出其右。看《太极》千万不能抱着看故事的姿态,本身就图一乐,观众不用那么认真,只要导演认真就行。当然,若是能像《食神》中的撒尿牛丸一样,既好吃又好玩,那就牛x了。
《假如爱有天意》影评:爱,真的有天意吗?《迷雾》影评:人性的试练场,史蒂芬金的猫《请叫我英雄》影评:从群星中脱颖而出《复仇者联盟》影评:关于三个矛盾《普罗米修斯》影评:不要问我从那里来《钢的琴》影评:春梦了无痕热血教师观后感甜蜜杀机影评:绝命毒师之巧克力引发的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