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王》影评:杂糅众派技铸成硬金刚
文/陈令孤
自从李小龙当年的一声怪吼掀起了全球的功夫旋风后,同时也把中国功夫片的名声推向了国际。在他之后,我们又经历了成龙的喜剧功夫片和李连杰、甄子丹等人的传统风范的功夫片,掐指一算,已走过了三代的年华。但近年来,功夫片的创作却日渐式微,少有能引起轰动的作品。究其原因,一是作为功夫片核心内容的动作形式设计遇到瓶颈,缺乏新意,二是因为缺少能独当一面的年轻动作明星。而《金刚王》却试图打破这种沉寂状态,通过杂糅各种动作元素,营造出硬朗凌厉的打斗风格,颇有国际化的气势,虽然其故事比较简单,甚至陈旧俗套,但这种强调直接、连续的视觉冲击也算是功夫片创作的一个新路数。
功夫片中的动作风格无非是两种,一是写意,一是写实。写意的功夫片比较注重剧情的铺垫和氛围的营造,决斗时往往以快为关键,讲求瞬间分胜负,或者通过镜头丰富的变化,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写实的功夫片追求拳拳见肉的真实性,你来我往都有招数,胜负的走向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要流尽最后一滴血。而《金刚王》一方面在传统中国功夫的基础上融合了更讲求实战的泰拳、柔道、自由搏击等形式,设计出凌厉强悍的动作风格,并用大量特写镜头展现人物被打后的惨状,彰显赤裸裸的暴力,接近于李小龙电影的某些特点;另一方面又在打斗中加入了跑酷、舞蹈等富有现代时尚气息的元素,让人物的动作看起来很是飘逸,再加上楼台、雨景等外在的辅助,营造出唯美的感觉。这样一来,通过写实与写意、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三个方面的结合,电影便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杂糅式的动作体系,视觉效果更加强烈,比较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
电影剧情主要讲述的是脱离哈迪斯组织的k-29为救出小孩和俘虏,与三位金刚坛主进行了三场决斗,而这三场打斗戏便是电影的主体内容。当然,为了增强电影的层次性和视觉的观感,这三场戏必须进行差异性展示。第一场大战铁穆雷的时候,由于对方块头太大,身强力壮,k-29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方式,通过发挥自己身法的灵巧,不断袭击对方的要害处,在经过激烈的死战之后才获胜。第二场对阵速度奇快、擅长夜战的疯猿,k-29开始无法占得便宜,不停穿越追逐,却难挨其身。
电影在这里设计了以智取胜的方法,通过外人的帮助,点起火光,将夜景变成日景,疯猿失去了环境的优势,也便失败了。第三场是与苍生大介的终极决战,两人在雨中进行了长时间的搏击,一时难分胜负,但关键时刻k-29看到哥哥后情感涌发,施展出了17秒必杀技,算是“以情制胜”。于是,通过围绕“柔”“智”“情”这三个字来设计情景,影片便展现出了较为丰富的打斗场面,避免了打来打去的枯燥。
功夫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演员的自身素质有关,一方面要看他们银幕形象的魅力,能否承载观众的情绪期待,一方面也与其本身的动作功底有关,一个习过武的演员拍动作片肯定要比普通演员方便。《金刚王》中的主角人物释行宇本就是少林弟子,有着深厚的功夫根底,此前曾在《功夫》《叶问》《新少林寺》等片中出演过角色,这一次把他扶为主角,也是看中了他作为动作明星的潜质。他在影片里的身手表现自然不用质疑,但是在文戏方面还待提高,有些时候显得木讷僵化,他能否像前辈一样走向国际,关键还要看能否通过作品来形成具有辨识度的自我风格。
此外,扮演苍生大介的美籍韩国人刘承俊虽是歌手出身,但一直是以肌肉男的形象面世,也练过跆拳道和双节棍。扮演铁穆雷的姜宝成是柔道运动员,除了长相太萌之外,身材的确有震撼性。扮演疯猿的南贤俊是韩国的“舞蹈至尊”,所以电影对他的角色设计就是轻快飘逸。再加上欧美的一些动作演员,电影组成了一只国际纵队。
今年的国庆档期,武侠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和功夫片的《金刚王》都将面对观众的考验,这也是中国电影仅有的能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从成片来看,两部影片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其共同点是都具有了某种国际化视野。《神都龙王》用科技手段和好莱坞大片的形式对传统武侠进行了包装,而《金刚王》吸收了很多国际上流行的搏击元素。《金刚王》的制作团队也是当年创造了票房记录的《画皮》的制作团队,有着很好的现代化电影的创作意识,这次由魔幻片转为功夫片也算是一个尝试,虽然影片的题材和叙事还待商榷,但其对动作本身的展示还是值得肯定的。
电影《逆光飞翔》观后感《我们需要谈谈凯文》影评:风格化的探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观后感(二)《大都会》影评:资本的没落《蓝色情人节》影评影片《死亡诗社》观后感失恋33天观后感:真实《爱情与灵药》影评:炮友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