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6235754
《少年派奇幻漂流》影评:漂流的旅程,人生的旅程
时间:2023-07-11    点击:160
《少年派奇幻漂流》影评:漂流的旅程,人生的旅程
在我的记忆里,但凡称得上电影大师的,多半都是哲学家。李安是大师,李安是哲学家。而哲学命题和哲学思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适当模糊”,你彷佛都知道,可再想想,又彷佛什么也不知道,李安的《少年派》绝对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当《少年派》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燃起2012年中国各大院线最亮最烈的一把火时,席卷而来层出不穷、匪夷所思的各路解读评析,竟也像派自己定义的那个数学意义上的“π”,无理数,无限地推算下去,每一步得出的结果彷佛都是新的惊喜。而在每一个或咋舌或瞠目的所谓“谜底”前,也再一次想为国人想象力之丰富而啧啧称奇。
而《少年派》于我,则是李安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我之喜欢,和这些天马行空般的解读并无太大的关系,也不仅仅因为导演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极具视觉震撼力的画面、草蛇灰线的铺垫之下跌宕的反转所蕴含的张力和思维驰骋的空间。我之喜欢,是因为它明明经过充分的思虑酝酿设计,却在自然流畅的表达中让设计流于无形,明明思想深刻隽永,却能让小学生们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赏心悦目;我之喜欢,是因为它如此鲜明出色地透过自身气质将导演的气质表达得酣畅淋漓,那种孤独、唯美、静好、内敛自制和淡淡的苍凉里的淡淡的从容;我之喜欢,更是因为它没有半点自命清高、故作深奥、强充天下教父的姿态,但却温文尔雅地引领着你,在少年漂流的奇幻历程里也漂流过自己的人生之河。于是,你的心,竟也在那一刻和这幻景,和你记忆中自己的人生——曾经的刻骨铭心的几个场景、电光火石间的几个霎那、一鳞半爪般模糊但却历久弥新般清晰的几个念头重合。你,共鸣和呓语在少年的梦境里,也共鸣和呓语在你自己人生的梦境里。
原来人生,通常都寄托着亲人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开场,一如对法国南部最美的游泳池的期待,但想要不被路人们轻贱,却还必需要你自己的自尊自重以及对这自尊自重的坚持。
原来人生,你不经意间所学的点点滴滴,却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候彻底改变你的命运。
原来人生,总会有那么些邂逅,你注定不得不错过。而正因为错过,它才会在你的生命里美丽到刻骨铭心。你的记忆如滤网,在岁月的淘洗下积淀,让一切曾经的痛苦变得面目模糊,却让一切美丽的细节变得光彩夺目。
原来人生,注定是你一个人上路的旅程。再亲爱的人,有再多的牵肠挂怀,却也只能陪伴你一程。更多时候,他们在你身边,但又离你很远很远,你群居在人群,漂流在人海,但你却又是孤单和无助的,你人生的很多挑战和风险,其实都只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战争,也只有你自己才能对结果负责。
原来人生,即使孤单,却依然总会有些温暖。因为总有些美好又纯然的情感,不是为了交换的回报,而是为了牺牲和给予,比如父母亲情。在你自私的索要中如果懂得感恩,那它们,即便被沉入生命中的某个角落,隔着千里万里的距离,却依然是你茫茫沧海中漫漫长夜里,独行路上星星点点的光亮,照亮你的路、你的心,给你带来这一刻的温暖。
原来人生,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是有一只老虎为伴的。即便从小我们就被教育成亲近善,远离恶,但善和恶却永远是人性中阴阳交融的两个面,形影不离。人生,始终都在善与恶的斗争中挣扎,没有人能够幸免。你其实不必太介意你漂流的旅程里,有一只老虎为伴,你最原始的血性、野性、暴戾、焦虑、恐慌、自私、贪婪、欲望……你不必厌恶,不必害怕,不必逃避,因为正是有了它们,你做为人,才有了最真实的存在感。事实上你厌恶、害怕、逃避,它却依然在你的生命里。其实,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学会如何控制和驾驭,它们也许是你自卫的武器,也许是你人生变得丰富又有意义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只是你一定要懂得如何不被它吞噬,又懂得在什么时候该把它收敛、甚至是放逐。
原来人生,在你自我善与恶、是与非、振作和沉沦不断挣扎争斗的过程里走过的一个个挑战,就叫做成长。而每一段成长,又必定伴随着迎接和告别。迎接你的,往往是你自觉或不自觉,劳其心志和心力或顺势而行所到达的人生的新阶段;而告别的,却是你曾经的过去。而当一切过程成为成长的经历时,无论快乐幸福,还是艰难痛苦,它们都是你生命的一个部分。任何告别,有仪式或没仪式,都是伤感的,更何况人生对自己走过的阶段的告别,常常在你还未清醒地认识到和准备好的时候。因此,成长,意味着一个个的放下和告别,成长,也总是伴随着痛、庆幸和欣慰。
原来人生,总是充满着种种诱惑的幻像的。功名、利禄、不劳而获的成功、醉生梦死的安逸,充满了诱人的光环,事实却是吞噬你的食人岛。即便是伊甸园和西方极乐,看清了万像皆空,方成彼岸。人生,身为凡人的你,总会想着要抓住些什么,但很多你营营碌碌争取着要抵达的境界,却最好只是你人生的驿站,而不是你栖居的家园。你可以索取,但更要懂得适时放下。
原来人生,最好还是要有点信的。而人之初之“信”,往往开始于新鲜和好奇,开始于懵懂中盲目的接受。因为在你的人生尚如白纸一张时,有关信的理论却总是很强大,强大到你觉得什么都有道理,而你也正年轻,年轻得还想不起要敬畏,年轻得什么都可以不去尝试,又什么都可以去尝试。而人生最初的“信”,却总是要在你一路的风雨飘摇里,甚至是孤立无援的绝境中,在你满怀忧愤抬头问苍天的质疑声里,零落成一地的碎片和泥泞。但又往往你越是绝望,就越渴望抓到点什么,越是不敢轻易抛弃,只要你还没有彻底放弃你自己。于是,“信”竟然是如此奇怪的事物,你信,故它在。而所有在绝境中挣扎出来的出路,又都是在信的坚持比绝望的放弃多那么一点点的时候,才峰回路转,芝麻开门。于是,你告诉你自己,人生还是要有点信的。走过接受后的怀疑,怀疑后的接受,你信,却未必一定将信看成是真理。信,也可以是人生的一种支撑,一种情怀,一种寄托,一种慰藉。而你满含虔诚和敬畏的信,也许会使你的人生从此变得热烈、坦荡而又宁静。
原来人生,再惨烈悲壮的艰难困顿,都是可以走过去的,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地坚持走下去。而走过之后的生活,依然可以过得很踏实、很温暖、很美好,只要你记得,人,既不是生活在昨天,也不是生活在明天,你真正能倾情拥抱的,只有当下。因此,昨天的经历,固然是你无法重写的、人生的一个章节,但它却不应该是当下人生的包袱。放下昨日的沉重,原来也可以有无数种方法,只要你愿意去直面当下、不放弃你的当下。做不到云淡风轻,那就在臆想中为残酷和沉重涂抹上一层瑰丽吧!你经历的记忆,无论快乐幸福,抑或痛苦惨烈,总会有一些东西可以积淀和升华为人生的一种财富。那就让它在当下,唤醒你更多的爱、更多的珍惜、更多的感恩、更多的通透、更多的安详和平和。
是要谢谢李安的,我在少年派的漂流旅程里,漂流行进在我自己的人生旅程。我为现实的残酷流泪,我更为残酷中努力挣扎而出的美丽而流泪。因为我懂得,残酷面前的节制是不易的,残酷面前的梦想是坚强又浪漫的,残酷面前依然愿意向他人传递曾经沧海的平静、从容、洒脱和温暖,更是伟大的。于是,我心甘情愿地在少年魔幻的梦境里沉醉、共鸣和呓语。因为我知道: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归来》影评:又见祖锋
《精灵旅社》影评:可怜天下父母心
《蓝莓之夜》影评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岁月神偷观后感
《天使爱美丽》观后感
《搜索》影评:搜到自己的心 结果还是枉然
电影非常幸运观后感
17086235754
阿钟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