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部电影一旦成了话题或现象电影,去影院看它便成为一种需要,它是不是真的优秀,并不重要。昨起上映的《饥饿游戏》便是如此,不知是否有删剪,还是因为要有续集,抑或者原著缺陷,影片给记者的印象便是:这真的像是个游戏,虽然有高于《暮光》的构想,但到最后,仍然以狗血方式草草落幕。
《饥饿游戏》故事起点很高,暴力政权为震慑百姓,每年从被管制的12个区中选取一对少男少女,到国会区(相当于首都)进行饥饿游戏,让他们相互残杀,只能剩下一人,这个游戏进行现场电视直播。听上去,这个故事完全是一个关乎自由、反抗与人性的。看完全片,您可以将美版《大逃杀》定位忽略,类似《大逃杀》的情节基本不存在,它也不是女版《角斗士》。24位少男少女并不是在古罗马竞技场上捉对厮杀,而是进行着野外生存竞赛,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当然,还是有杀戮场景,但基本上都是一箭或一扭脖子就毙命(这大概也是影片得以顺利引进的原因),这让电影看起来更像个游戏,尤其当游戏的操控者在电脑系统前一会放火球,一会又造出怪兽时,而且游戏规则还变来变去,实在让人难入戏。
女主角演技很棒,詹妮弗-劳伦斯凭此片完胜“暮光”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饥饿游戏》的爱情实在太莫名其妙,从剧情铺垫看,女主角实在没有移情别恋爱上皮塔的理由,但如若那不是真爱,那这个姑娘实在太懂得做秀。电视从业者都需要看《饥饿游戏》,它以大量篇幅教人们怎么拉赞助。事实上,她最终的胜利,并非因为她有多顽强,而在于她得到了赞助商。——电影到这里,自由与反抗就变得无关紧要了,想要看,等下集吧。
《007大破天幕危机》观后感《亲爱的伽利略》观后感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观后感《死神来了5》影评:死亡历程完全公式化了观《太极侠》有感《驱魔者》影评:如何平衡主流白人与崛起中的少数族群间的文化裂电影《三儍大闹宝莱坞》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