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枪击案是近年来罕有的一次悲剧,同时又是选举年的一场尴尬。在《蝙蝠侠前传》的放映现场响起的枪声,让美国民众和政要共同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是如何面对这种压力,其实很多人都选择了沉默。
这种沉默其实是美国枪文化留给美国社会的一种两难选择。在美国拓荒历史和宪法第二修正案(“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对一个自由州的安全实为必要,民众拥有并且佩带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的共同背景下,美国社会的拥枪权利,是目前美国文化和自由的一种象征。但是同时因为拥枪文化带来的伤害风险,也让许多美国人或抗议、或抵制枪文化的进一步普及。
对于奥巴马和罗姆尼来说,他们其实都不愿意看到这次枪击案的发生,更会审慎地表态。罗姆尼的理由很容易让人理解,他本人是美国步枪协会的会员,步枪协会更是共和党的拥趸和票仓。在即将开始的选举竞争中,罗姆尼既不能伤害自己的支持者,又不能致自己于道德低谷,最好的方法恐怕就是沉默。
而奥巴马也不那么轻松。在过去的四年时间中,奥巴马面对一个极为艰难的执政环境,经济下行的局面一直未能改善,而“变革”的承诺也还没有实现,控枪的主张又推行不力。此次枪杀案的嫌疑犯,又是一个即将退学的博士生。在美国历史上,每每经济低谷中,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奇异案件。有人把这次的枪杀案和经济环境联系起来,奥巴马的确也不好处理。
因此,除了公开谴责之外,奥巴马和罗姆尼都不愿意让这次枪杀案变成11月大选的议题。毕竟每次大选中,争议议题一旦升级,将会极大考验参选者的政治智慧。同性恋、堕胎、枪支管制倒都是每次大选中可能的议题。201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是一次经济不景气环境下的艰难选举,这两位候选人都不愿意让艰难的选举再添加一块难题。
尽管政要的态度暧昧,但是美国地方官员或者议员们却有可能成为控枪的主角,最高法院的态度也十分关键。如果有某些城市或者州因为此次枪击案,重新提起控枪令,那么宪法第二修正案的解释又会是美国人争论的焦点。2010年6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以5︰4裁定芝加哥的禁枪令违宪,触动了大多数美国人的神经。当然,从分量上来说法律争议远远不比逝去的生命,但生命逝去时的枪声,却为这种枪文化的暧昧,增添了几分无助的色彩。
《龙纹身的女孩》影评《金色记忆》观后感《火鸡总动员》影评《为奴十二年》影评《功夫熊猫》观后感(一)《爱,很美》影评《风雨哈佛路》观后感(二)月亮河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