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英雄》证明任何电影的口碑都具有相对性:几个看了首映的朋友曾告诫我,这玩意儿处处模仿《24小时》,言下之意并不值得一看。但这负面评价在笔者眼里倒成了进影院的源动力,你若像我一样看过完整八季《24小时》,而且是两遍,估计也会有冲动想见识下类似的故事如何演绎成台湾版。
电影?电视剧?
由于事先有了心理准备,笔者看片时多留了个心眼观察《痞子》向《24》的取经痕迹,后来发现压根多此一举,随便在片中截取几段,把主角换成美国脸孔,对白改成英文,估计就能哄骗一批粗心的观众相信这是《24》最新一季。通篇来看,两者大致在四大块基因上“沾亲带故”:一是不计代价、勇往直前、与体制划清界限的孤单英雄,周旋在黑白两道艰难取证,但一定会在体制内有秘密而可靠的自己人;二是如蛛网般错综复杂的势力关系,《24》的恐怖分子局中有局,政府各部门也会多方角力,本片则是“一次军方假演戏引发的连环血案”,掐指一算最起码有六波人马互为敌友,sis接管警局酷似《24》的国土安全局控制ctu,高层将军策划阴谋失控也颇似《24》某位白宫高官的遭遇,至于角色的忠奸转换,叛徒的身份揭晓,幕后主使的亮相,鲍小强的剧迷们定会熟口熟面;三是频繁逆转的情节波折,卯足了劲制造悬念,《24》每集留出四段广告时间供观众目瞪口呆的回神,本片也不示弱,除了那些大段的动作场面,编剧恨不得每隔十分钟就让你拍一次大腿,当然效果优劣值得商榷。四是军事化的背景和战斗,武装直升机追逐、电脑房逃生和大厅枪战三场纯然是华语片罕见的规模。噱头方面,神经毒气?核弹头?俱往矣。本片祭出反物质大杀器,还玩了一把致敬《终结者2》的梦境末世,你《24》有枪击刀刺拷打照样生龙活虎的超级特工,我就有爆炸子弹拳脚浑不怕,最后还化身台湾蜘蛛侠迫降飞机的痞子刑警。
其实,三年前的《痞子英雄》电视剧已有不少《24》的舶来元素,且本土化的相当成功,毕竟东西方的军政公检机构在很多方面的运作不乏共通之处,在影视中可以用雷同的桥段铺陈情节和悬念。但同样的手法可以为电视剧提供灵光一现,却未必能成为电影的锦囊妙计,原因在于两者最大的分水岭:篇幅。多股势力的明争暗斗可以通过20多集剧集的容量娓娓道来,但要塞进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又要面面俱到,就难上加难,何况打斗戏在电影中要占去更多的比例,若缺乏极强的剧情编织能力,结果就是眼下这个样子。其实本片在塑造人物方面做的并不差,每组人马的立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互相算计、结盟、火并的前因后果都做了交代,连小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但为了赶时间,圆结局,剧本并不太关心他们的一致性,黑道小弟临死“一秒变小清新“就是一例。影片有不少多余对白,sis探员阐明行动组性质,杨颖回溯武器阴谋,“将军”电话道出计划失败的疑问,大反派将来龙去脉和盘托出的大段独白,对当事人来说都无必要,完全可以通过更微妙的电影视觉手段来展示(参照《24》是如何处理的),但无奈时间紧迫,只能选择这种“故意说给观众听”的省力办法。
什么才是好动作?
前面说过,本片的动作规模大有执华语片牛耳之势,年初看《逆战》惊觉港片火爆潮流回归,谁知不出半年就被台湾这上天入地的阵仗比了下去。但笔者在看《痞子》火力全开时,并没有《逆战》那份手心捏汗、心提到嗓子眼的紧张,反而有一种隔岸观火、事不关已的看秀心态,仿佛那不是生死一线的搏杀,只是一场用足了烟火和子弹的大型视觉表演。普通动作片中的大场面只要花钱就能堆出,但也只能供人看个热闹,优秀的动作片能将观众召唤进剧情,与主角同步心跳,为其受挫揪心,为其胜利鼓舞,大量的资金支持固然不可少,更不可或缺的是主创的匠心独具。
好的动作场面有起伏,有层次,有内在节奏,甚至会担当一部分叙事功能,绝不是生硬的堆砌破坏和搏斗。为什么《终结者2》的动作桥段叫人百看不厌,而《终结者3》却叫人抱怨审美疲劳?试比较,《终结者2》中康纳第一次躲过金属人追杀:游戏厅中两位终结者同时寻人开始,康纳受警告后逃跑,突遇t-800的错愕,两位机器人以枪械和拳脚搏斗,停车场中徒步追赶摩托车,两位终结者各自驾车摆脱路障,康纳第二次遭遇金属人,卡车与摩托车追逐中穿插t-800赶来救援,卡车损毁而金属人不死,t-800开枪攻击卡车,t-800飞下公路与卡车比拼,t-800惊险超越卡车救出康纳,t-800开枪击毁卡车,最后金属人浴火走出变身——这整个过程充满奇观、悬念和一流的节奏掌控,还兼交代了康纳的性格,两位机器人的战斗技能和风格,令人目不暇接。而《终结者3》开篇不久也有一场大规模追车,但完全可以用“大车追逐,毁掉车辆和建筑无数”来概括,对刻画人物更是毫无建树。这就是一流天才导演卡梅隆和二流工匠导演莫斯托的区别。
《痞子英雄》在动作方面就像一部缩小版的《终结者3》,火力不可谓不强大,爆炸不可谓不炫目,角色不可谓不死硬,武器细节也不可谓不专业,但几乎每一场都缺乏一点层层递进的心理节奏。最佳反面教材是码头的武装直升机遭遇战,疲于奔命的追逐被处理的没有一点起伏,枪弹始终如一的密集,主角毫无悬念不会中弹,也没有使出任何小聪明给飞机制造点麻烦,追与逃、强与弱的局面纹丝不变,本可以调剂一警一匪化学反应的机会也被白白浪费,即使作为防弹、防撞、防火箭的汽车广告,也未免太冗长了点。出场后笔者翻看了一些观众填写的观影表,很多人认为高潮处的飞机迫降最引人,我深表认同:它有悬念——劫机电影有一定套路,但观众猜不到它会用哪一种;它有笑料——中年工程师实在是冷面笑匠,黄渤也时不时幽上一默;它有奇观——飞机爆炸失控,撞击大楼,赵又廷的高空“蹦极”;它是多线叙事——赵又廷搏斗恐怖分子与驾驶室并行推进,而黄渤穿梭在两者间;他还有叙事作用——双雄的情义得到发展,反派的动机得以阐明。总之,动作,灾难,谐趣,以及若隐若现的基情在此共冶一炉,总算让影片一扫前面两小时的颓势,有了个较出色的收局。若说不足,就是赵又廷对付三个反派都用肉搏,实在看得乏力,虽然动作设计不差,但我认为都不如黄渤暴打黑帮杀手那一段来的酣畅淋漓,打斗再精彩,还是要有情绪依托才耐看嘛。
对不起,我不是专业的嘛
在笔者看来,《痞子英雄》最大的亮点是敢于自嘲的精神,编导知道赵又廷演戏面无表情,就让黄渤说出“他脸部肌肉有毛病”的台词,他们清楚情节头绪纷杂,就给黄渤安排一个扳手指数“几派人马”的镜头。导演蔡岳勋此前混迹电视圈,有《流星花园》,《白色巨塔》等知名作品,首次执导大制作电影,像极了片中被迫上阵开飞机的半调子工程师,心知拍的不尽人意,所以借后者之口表达个歉意:对不起,拍电视剧我很专业,可拍电影,我不是专业的嘛,不满意尽请多多包涵。
虽然电影本身差强人意,但综观时下影视圈,拍了人人唾骂的烂片却依然毫无自知之明的电影人不在少数,能放低姿态者寥寥无几。冲着蔡导这诚恳的态度,如果有《痞子英雄2》,我还是会支持。
《洛克王国3》观后感(三)《冰川时代4》影评:你不应该错过《七叔》电影观后感《生命之树》观后感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金陵十三钗》影评:人性的光辉 也不容易闪耀的《搜索》影评:你在我的心底绽放过电影《死亡终点站》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