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6235754
《搜索》影评:给真相排一出戏
时间:2023-09-19    点击:161
不知从何时开始,第五代大导演们的名字就成了背负骂名的靶子,或许是对其还有期许,又或许他们从未真正认识到观众的智商高低,以及观影的态度。不久前,过了一把雍正瘾的陈建斌还大言不惭的在《康熙来了》的摄影棚里说,影视剧有瑕疵没关系,观众会理解,那是在演戏。
假如所有的导演都把这一态度当做标准,那么中国永远拍不出像样的影视剧作品。随着舶来品的品质越来越高,观众的品味也越来越好,把影视剧作品当把戏的态度也在随之改变,倘若导演们、演员们、编剧们没有注意到这点,将来的路途将会变得越来越坎坷。
在恶性循环的情况下,导演们要做出好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具有知名度的导演们挨枪子儿的机会也自然比籍籍无名之辈要多得多。可是,客观而言,导演们的作品真的就一无是处了么?
《搜索》的现实意义
对于人肉搜索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已经成了维护正义,以及借维护正义报复他人的重要手段。从踩踏事件到现在,人肉搜索像一个巨大的发动机,激发着无数好事者的斗志,对一切有违公共道德的事情开炮。
但是,在热热闹闹的跟不良行为做斗争之后,再来看搜索这件事情本身,究竟有多少是为正义而做的?把当事人的隐私全部曝光,即便是对犯人而言,都是不人道的行为,更是违法的行为;对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本身就是侵犯他人权利,对当事人进行恶意伤害。这些伤害当事人的人,难道就不应该遭到法律的制裁、道德的谴责吗?
《搜索》通过情感、婚姻、社会认同多条线索寻求对人肉搜索的反思,在多条线索的参与下,剧情略有凌乱,但是带来的思考是多层面、多角度的。陈凯歌企图通过影片来抨击社会媒体的盲目报道,社会群体的愤世跟风以及情感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这是陈凯歌的企图心,也是他回归现实题材的一次大胆尝试。让座是一个早前就已讨论过的问题,也的确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且总是不间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以此为切入点,表现人生百态,人性善恶,是一个不错的契机,导演的功底显而易见,对电影的叙述相当熟练。
陈凯歌的报复
陈凯歌是否有借此片进行某些报复的想法,只有导演自己才知道,作为旁观者自以为的猜测就会陷入影片所描述的困局中去。在现实与虚拟当中,人们很容易迷失在自己创造的设想空间里,也容易在情感的支配下犯下种种难以弥补的错误。
无论欣赏陈凯歌的现实主义回归也好,亦或者抨击他的企图心没有表达到最极致也罢,现实问题的探讨已经在为生活在现实中,欣赏虚构故事的人设了一个局,而陈凯歌正是这个为真相铺设好戏的幕后主脑。他在经历了虚浮的失败后,终于在社会问题中找回了一点儿自己迈向成功的方向。
因此,《搜索》对于导演也好,对于演员也罢,甚至对于观众而言,似乎都设定了一个特定的功能。多线索和视角的表达丰富的影片的观赏性,但是在剧情细节的处理上,陈凯歌依旧不够细致,对于话题的观点也带着很强的个人意识,这让影片依旧带有让观众不满的诟病,相较于过去的陈凯歌作品而言,它确实名导逆袭的一个拐点,陈凯歌拐得还不错。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封门村》观后感
《桃姐》影评:哀而不伤尽显克制的力量
《仙境之桥》电影观后感
《小时代》电影观后感
《飞天大盗》影评
电影《止杀令》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影评
17086235754
阿钟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