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曾经说过:假如不打算开火,就别让一支上膛的来福枪出现。这一理论被称为“契诃夫之枪”,意思是说对细微情节的设计,要到最后要有用,也就是说不要使用无用的段落,如果没有用,就干脆不要出现。这可以说是和“简洁”、“节省”类似的说法。然而,我们还能发现一些细微情节往往是创作者的伏笔。
李渔在《闲情偶寄》有这样一段话:于情事截然绝不相关之处,亦有连环细笋伏于其中,看到后来方知其妙。如藕于未切之时,先长暗丝以待;丝于络成之后,才知作茧之精。说白了就是这些细微之处往往都是后来的伏笔,作为作品故事的暗线一直存在着。下面我们就简单分析几个《饥饿游戏》中的细节动作的设计。
首先是伊夫蒂恩对妹妹衣角的评论,让她把衣角塞进裤子里。在这个细节出现的时候,我们最多能得到伊夫蒂恩是一个很细致的人,更重要的是她和妹妹的关系,更多的是承担了这个家庭的重任,好像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一样,这和开始的时候妹妹被噩梦吓醒,她的安慰是一样的效果。殊不知,在当妹妹被选为“贡品”的那一刹那,妹妹主动把自己的衣角塞进裤子里,可见一个小女孩面对恐惧,面对威胁时,内心恐慌过后的对死亡的镇定,和她极力向家人掩饰自己的懦弱,不想让家人担心的“小大人”的心态。这是非常成功的一个设计,在人物心理层面上起到了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其次是伊夫蒂恩对妹妹唱的儿歌,就像前面所说的,我们对这个细节所能得到的信息是伊夫蒂恩对妹妹的关怀和照顾。当然,这之前还有一个细节,电影的开头为什么要用一个小女孩的噩梦惊醒开始呢?我们对这个设计可能不会想得太多,通常也不会去细致分析开头的作用。
其实一个电影的开头前十个镜头基本上就奠定了一部电影的基调。那么做恶梦首先给人以压抑感,影片就从噩梦醒来开始,再走向噩梦,最后走出噩梦结束,这里其实是在预示一年一度的“贡品抽签”的时机就要到了,小女孩竟然做梦都能梦到可见这是个多么可怕的场面,对小孩子的心灵是多么大的震慑,反映了饥饿游戏简直就是一个噩梦。我们接着说儿歌,儿歌的内容涉及的是在青草上自由自在的场景,反映了对自由渴望。在她的朋友露死的时候,她依然用这首歌来安慰她,有两个作用,一个反映了伊夫蒂恩的善良,以及她把露当成了自的妹妹一样照顾;另一个说明,她告诉露,死亡了就可以自由了,不在守着这样奴役。这个儿歌的设计是作品中思想的一个折射。
最后,《饥饿游戏》最重要的一个细节,恐怕就是燃烧之鸟的胸章了,这枚胸章先后给了5个特写,第一次是在她准备买下的时候,被人赠予;第二次她把胸章给了妹妹,说可以带给她好运;第三次,妹妹把胸章还给她,因为她要替妹妹赶赴竞技场,妹妹要给她带来好运;第四次,是在和露交谈的时候;第五次,实在她获得了冠军,总统给她颁奖的时候,对她胸章的夸赞。纵观这五次出现,形成了一个意义链条,暗示着伊夫蒂恩成长为一只火烈之鸟的过程。第一次是纯属喜爱,这是胸章的出场,然后她在去广场上参加“抽签”之前把胸章给了妹妹,这是它已经抽象了某种亲情的流动;当妹妹再次把胸章还给她时,这种情感达到极致,十分感人。第三次,象征友情;第四次象征着性格的成熟。所以这个细节是片中非常具有隐喻意义的细节,而且,独自成长为一条内在隐喻线。
这是《饥饿游戏》非常成功的一个细节处理。
《四大名捕》影评:那样的才算是电影?电影《恋爱通告》观后感变3观后感《地心引力》观后感《有种》观后感《盲探》影评《战马》影评:斯皮尔伯格的“止战之殇”《生死谍变》影评:好女人才有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