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杀人事件》影评
我们总是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木已成舟一去不返,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做不曾发生。但昨日究竟要有多远才能留出足够的空间去活在当下呢?我们还说,不管你留恋过去也好,逃避过去也罢,最重要的是你当下在做什么,可当你决心断了过去,变身成另一个人让明天好好继续,昨日的罪恶却仍像一副沉重的镣铐让你的前行举步维艰。《变身杀人事件》中的保罗便是如此,事业有成却自我迷失,家庭看似美满,妻子却红杏出墙,在失手杀死了奸夫之后隐姓埋名成为了另一个人,想要做回从前的自己,然而在他终于实现了最初的梦想,却因为昨日的羁绊而无法让梦想延续…..
《变身杀人事件》有着法国电影的深刻与精致,不会像好莱坞那般常常让叙事形式与戏剧矛盾先行,先武后文搞类型元素。其核心感染力来源于对主角内心挣扎的细腻刻画与演员极具说服力的表演,以人物命运的起起落落来打动观众,这也是欧洲电影的性格所在。而《变身杀人事件》最出彩的地方也集中于此,片中保罗的两次告别是最为动人的戏剧高潮,也正是这两次告别预示着他前半生的结束和后半生的开始。在第一次告别前,保罗虽然背负着罪名但依旧拥有一个成年男子该有的一切—身份,事业,家庭,妻子,资产,朋友。之后他将奸夫的尸体投入大海,将象征着身份的证件夹,象征着交际圈的手机,和象征着爱情的结婚戒指统统扔在了游艇上,他的过去也随着来自海平线远处的爆炸灰飞烟灭。在处理这个桥段的时候,导演用了两个大全景镜头,以保罗为镜头的主体去表现昨日与现在的距离,坐在礁石上的保罗望着那艘满载着往事的游艇化成了灰烬,只不过是海平线上的一点闪光而已,这样的构图设计无疑是在突出身为前景的保罗,暗示着他的下半生即将开始。至此,保罗的第一次告别完成,畏罪潜逃他现在只剩下了一份重新开始的事业,一个不敢相见的家庭和和他无法正常使用的资产。
在保罗的下半生开始前,心灰意冷的他决定一了百了,最终还是他的摄影梦想拯救了他,这也就引出本片最关键的一个意象—那副码头单杠运动员的摄影作品,这个意象其实在开篇就有提到,那时保罗还拥有一份光鲜的律师工作,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热情。当你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最初的梦想,每个人都会反思自身究竟失去了多少热忱,保罗也不例外,而他的反思的直接来源就是那个同为摄影爱好者的第三者,两人在最后一次争执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大致的意思就是第三者说保罗的自暴自弃让他离摄影越来越远,保罗反问道,你又成功了吗?对方回答到:我没有,但我还没放弃。最让保罗感到气愤的是,他对于现状的满足竟然是妻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直接原因,因为相比起已经迷失在生活中的保罗,“天天向上”的奸夫显然和他妻子更有共同语言。保罗的这种自卑直到影片后半段仍有体现,当他和摄影编辑伊芙娜同处在车中时,为了让现在的自己更让人信服,他编制了一个谎言,说自己曾经和一个有夫之妇交往,说对方的丈夫是一名律师,却做着完全不相干的摄影梦想,甚至拥有整套的设备却拍不出一张照片。保罗的本意是想借机嘲讽一下那个毁了他家庭的第三者,没想到伊芙娜的一句话却让他哑口无言:“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你?不是吗?正牌摄影师?”而现实情况却是保罗的妻子并没有选择他,而是选择了那个“正牌摄影师”。此处细节描写就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保罗依旧自我矛盾的心理状态,在联系起前半生的同时也深化了全片“无人能够逃避过去”的主题。至此,导演为我们展现了保罗自我挣扎的前半生,意在展现保罗对于现状的不满,对生活的迷失,好为他的后半生重拾摄影梦提供剧情推动。
在经历过这场变故后,一无所有的保罗又回忆起了他最初的梦想,那副已经定格在过去的黑白摄影作品顿时变得富有生机,色彩斑斓,保罗也回到了那个码头,打算在那个寄托了他摄影梦想的地方隐姓埋名,靠着摄影糊口度日。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高超的摄影技巧很快吸引了当地的一家报社,甚至已经有经纪人看中了他的作品,打算为他举办个人摄影展。此时的保罗虽然已经融入到了这个偏僻小镇的生活当中,他有了一份稳定的新工作,一群热情的新朋友,一份完美的新感情,但归根结底他的生活却完全建立在谎言之上,他个人是绝对不能被大众认知,更别提开摄影展这种成名立腕的社交活动了。他先是狮子大开口提出了高昂的条件,后来又拒绝了经纪人刊登照片的合理要求,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可以看出,此时的保罗已经完全不知所措了,当他看到自己的作品铺天盖地的挂满了整间画廊,他的反应不是激动,兴奋,而是紧张,惶恐。晃动的手持镜头,对比感强烈的构图技法,和保罗手足无措的来回踱步放大了他的内心冲突。他不知道这样的冒险是否值得,更不知道前方又会有怎样的意外给他当头一棒,直到另一家伦敦艺廊的老板告诉他会有数不清的媒体来采访他时,保罗彻底崩溃了。当梦想近在咫尺却因为昨日的羁绊无法触碰,当毕生的作品在眼前化为鬼魂一般的虚像向自己袭来。他辛辛苦苦建立起的下半生也彻底坍塌。这也就迎来了全片中保罗的第二次告别。
在这次告别中,保罗告别的绝不仅仅只是自己的资产那么简单,在他烧毁了象征着自己临时身份的奔驰车后,象征着家庭的子女照片也未能幸免,在这之后,保罗又因为偷拍到了渡船上的暴力事件被船员扔下了海,而他的相机则被船长摔个粉碎。至此,身无分文的保罗没有了资产,放弃了子女的他没有了家庭,失去了相机的他更没有了梦想和事业。在这第二次告别中,保罗彻底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在影片的末尾,保罗救下了和他一起落水的偷渡者,并将照片的全部酬劳给了他,而保罗则消失在了意大利的曲折小巷,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至此导演用一个再明显不过的开放式结局表现了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没人知道一无所有的保罗在这条潜逃之路上会再次告别什么,或许是他重新建立起的生活,或许是他再无依恋的生命,只要保罗继续走下去,他注定也将继续失去……
本片和所有的欧洲文艺片一样有着简单的故事结构,丰富的人文主题,其叙事核心不在杀人本身,而是“杀人者”的精神和生存状态。而除了在情节上用主人公保罗不同阶段的内心冲突,感染力十足。除了上文提到的几处运境外,保罗离别子女的桥段也让人动容,在保罗与女儿共进的最后一餐中,观众可以明显感觉到镜头的景别是越来越小的,由近景推到特写,再由特写推到大特写,这其实就是在用特写对表现事物的强调作用来放大保罗对女儿的恋恋不舍。而在他处理奸夫尸体的叙事蒙太奇中,近似于悬疑片的剪辑节奏事无巨细的展现了销赃灭据的整个过程,之后保罗伪造护照,自制土制炸药的桥段同样采用了这种剪辑节奏。虽然这一段的运境和配乐几乎将保罗塑造成了一个职业杀手,与角色定位多少有些违和,却也足以窥见导演的叙事功力。当然,这些都是影片中的重点表现段落,构图意识多少有点强。而在大部分的叙事段落中,导演也在用镜头区别着保罗的前半生与后半生。在保罗的前半生中,规范的固定镜头占了大多数,而在保罗的后半生中,观众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随性的手持镜头开始增多。这其中的表达意图不言而喻...
《美丽心灵》观后感(二)《小时代》影评:友谊万岁青春永存《我与梦露的一周》影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神《月色狰狞》影评:一场中国式的夺宝奇兵《神探亨特张》影评:叩击这个时代的声音影片《小时代》观后感电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观后感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