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6235754
《火之战车》影评:奥运精神--竞跑向前永不言败
时间:2023-10-13    点击:232
伦敦奥运开幕式上,憨豆先生恶搞的那部体育励志电影,名叫《火之战车》(《chariotsoffire》),该片获得了1982年美国第54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电影剪辑等七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音乐四项大奖。不单如此,片中的电影音乐更是带动了整个八十年代的电影原声电子音乐潮流,影响深远。
《火的战车》片名出自于《旧约》里最经典的篇幅之一“以利亚的升天”,这名以色列先知可使死人复活,令火从天降,用外衣击打就可分开河水,是以色列先民最仰以为仗的精神和力量保障,也是上帝最虔诚的信徒。然有一天“忽有火车火马、将二人隔开、以利亚就乘旋风升天去了”,他作为上帝最忠心的仆人,被上帝用火车火马接进永远的荣耀里,享受其虔诚带来的永恒不朽。
导演休-赫德逊(hughhudson)和编剧科林-韦兰特(colinwelland)借此神话故事,将电影取名《火的战车》来隐喻片中两位主人公坚持自我和信仰,并最终获得了胜利的传奇故事,极具理想主义色彩,激情四溢。同时深符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个人竞技精神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用其忠诚和献身精神来保证奥林匹克理想和原则的实现,直至他们生命的完结。
在影片中,两名主人公的事迹都是真实的。哈罗德-亚伯拉罕(haroldm-abrahams)作为一名犹太人和外来移民第二代,急于欲融入英国主流社会的强烈身份认同感让他自卑又自大,暴躁冲动,争强好胜。跑步获胜对于亚伯拉罕来说,就是一种打破身份桎梏的仪式,对他生命意义重大,“我来比赛就是为了胜利,如果不会胜利,根本就不会参赛”。亚伯拉罕为了获得胜利,和同样被英国主流社会所歧视的混血国籍教练合作,同时不顾剑桥大学保守校长和教授的干扰,用专业训练去应对日后的奥运会。
要知道,早期的奥运会中,参赛的都是非职业运动员,很多人都肩负很多体育外的身份和日常工作,或是学生、工程师、科学家、神职人员、军官或士兵等等,职业化被视为有悖“近代奥运之父”顾拜旦试图复兴希腊古典奥利匹亚精神的初衷,为当时的主流人群所不齿。影片中,亚伯拉罕坚持用职业化训练,顶住了学校的压力和失去恋人的危险,强调了只有赢,其个人才算活得有价值,对于胜利,立陶宛移民后裔亚伯拉罕不屑英国传统虚伪的绅士那一套,毫不掩饰其势在必得的气势,这为他最终战胜害怕失败的心魔和美国强大的对手拿到1924年的100米短跑奥运冠军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影片中,有一段描写深刻地刻画了他的性格,在第一次和埃里克-利迪尔对抗的比赛中(这场比赛是虚构的,两人从未交过手),亚伯拉罕只得了第二名,这时的他几乎濒临崩溃,连心上人的劝慰都不起作用,赢,成了他生命的信条。
影片中另外一名主人公,出生在中国天津的苏格兰传教士埃里克-利迪尔(ericliddell),中国名叫李爱锐,在其五岁时被父母送回苏格兰受教育。在苏格拉高原上,利迪尔的运动天赋逐渐显现,他不仅是一名杰出的短跑健将,而且是一名天才的橄榄球员,在1922年苏格兰国际橄榄球大赛中,他和队友代表母校爱丁堡大学出场,赛了七场,只输了一场。
在电影中,着重描写的是利迪尔为了信仰而跑的故事。他的父亲本意是让他用获胜来赢取更大的名气去传教布道,但利迪尔自己却在跑步中找到了快乐和自信。当妹妹珍妮觉得他太过于热衷比赛,责难他耽误了去中国事奉上帝的传教事业时,利迪尔回应道:“主需要我的胜利,主给了我善跑的双腿绝不是没有理由的——主荣耀我我必荣耀主”,他的目标是在奥运赛场上为上帝争得光荣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去中国的传教事业。
但利迪尔引起当时轰动的事迹不是他是跑得最快的英格兰人,同样是为了信仰,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利迪尔拒绝在安息日比赛。即使是英国王储的威尔士亲王劝说也无效。此时,他要对抗的是世俗的王权和民族主义,整个英国都嘘声一片,视他为大逆不道,甚至国内掀起了一阵“有主才有国,还是有国才有主”的大辩论。利迪尔没有退缩,他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坚持不在安息日出赛。为了打破僵局,另一位英国运动员林赛爵士将自己的7月11日400米参赛资格转让给利迪尔。利迪尔不负众望,全力备战,最终打破世界纪录摘得1924年巴黎奥运会400米赛冠军。
两位主人公用自己的方式获取了胜利。亚伯拉罕凭的是永不言败的精神,艾力凭的是信仰的力量,成功原本就在于过程中的自我完善、自我战胜,以此呼应了奥林匹克精神。目的在于促进人类的精神发展,锻炼人的性格,培养人的道德
以此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发展古希腊人的理想——“美丽、健康”。
最后要补充的是利迪尔,这位神的仆人用行动实现自己的诺言,就在奥运会取得重大荣耀后,抛弃荣华和故土,全身心投入到对中国的布道传教事业当中,时年22岁。他怀着一颗善良伟大的心灵,来到中国,不离不弃,连战争都无法让他放弃对中国事业的坚守。珍珠港事变后,利迪尔深入冀鲁豫边区,尤其是在河北省境内的农村传播福音。不幸为日本侵略者俘获,1945年春,抗战胜利前夕,在山东潍坊的集中营里患脑瘤病逝。
意味深长的是,本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也隐隐有回归信仰之势:开场童声嘹亮的《耶路撒冷》,以天籁之音《与主同行》为结束曲,中间则穿插了与电影同名的歌曲《火之战车》。
火,正代表着永远挑战自我,积极向上的奥运匹克精神。


《明日边缘》影评:好看不解渴
《新泽西女孩》观后感
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狠爱你》影评:回家是桥爱家是道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机器管家》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阵容庞大,创意无限
电影《摩纳哥王妃》观后感
17086235754
阿钟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