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仙2》影评:神一样的烂尾之作
安兵基导演团队的《笔仙》曾近重重的打击了一下国内萎靡不振的惊悚恐怖片,让大家看到一个无论从剧本、拍摄、制作水准都相对优秀了几个档次的,能够达到恐怖片合格水准的产品是如何在国内市场攫取了应有的成果,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也创造了同类型影片的票房记录。让投资方也好,国内观众也好,对于这样一个恐怖片品牌产生了一定的预期,因此《笔仙2》在2013年顺势推出,投资更大,演员阵容更强,制作更精良,but,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首先,恐怖片最主要的让观众始终能够沉浸在恐怖惊悚的氛围中,起码不让人出戏,这是一条及格线,但很多国内的恐怖惊悚片连触底线的资格都谈不上,因此《笔仙1》才能依靠一个相对密闭单纯的空间和一两个人之间发生的简单故事创造恐怖的氛围,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重成功。而看到《笔仙2》居然在投资加倍、故事更大众、场景更丰富的前提下,连最基本的一个故事都无法讲清楚,漏洞百出处处都让观众出戏不止,不得不说这是市场急功近利制造出来的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即使你的营销做的再成功也无法阻挡你的口碑一直烂尾一直烂尾,我已经不期待据说明年7月即将上映的《笔仙3》了。如果说第一部的成功在于一个密闭空间里的“鬼”最后被成功解释为女主人公小艾受到儿时家庭境遇的精神分裂所致,那么《笔仙2》里面的“鬼”就完全是编剧在自说自话的创造出来让观众受到惊吓的“无稽之鬼”了。整部电影现在的宋倩为主要讲述者,期间插入了大学时代的故事,还从大学时期回顾了小学时代的故事,整个故事结构已经混乱不堪,不能让主要的故事矛盾集中。谈到主要矛盾,笔者也无法总结出来,似乎编剧是想表现一段学生时代的闺蜜之情是如何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拷问,但真正的闺蜜到底是小艾还是娜娜,我没搞明白,也实在不想搞明白。关于隐藏在“鬼”背后的幕后真凶,那个杀人凶手的作案动机,在前大半部分都完全没有透露出一丝线索,感觉大家只是因为处于不同社会地位和阶层,做着不同的工作因此互相疏远了。几个学生时代好朋友的关系在现代生活中的变质,围绕着金钱和性和权力的种种争执,其实是有一定现实基础和话题性的,并且是完全能够成为矛盾激化的中心来展现的,否则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些人物关系的设置和安排。但是剧本中只是一味的去表达小艾的“鬼”对几个主人公的纠缠,而在最后不得已自圆其说的时候,才将这些变质了的互相纠缠的人物关系拿出来作为犯罪的合理理由解释了一下,实在令人惋惜,浪费了一个好点子。再提一下《笔仙2》电影里好几处漏洞:最明显的也是当时观众就提出来的,大家玩笔仙聚会的时候宋倩走掉之后,大家情急之下不小心杀死了小艾的时候,为什么那个哥们儿还能拿着dv一直在拍,那个最主要的策划者和杀人凶手居然还对着镜头喊话,这完全不符合一个刚失手杀人的人的心理,你刚杀完人,不论是谁的错,你还能坦然面对一个摄像头,还留下自己的倩影,哥们儿,你太大气了,一般人早冲过去一把砸地下了。所以哪怕你改成《鬼影实录》那样的伪纪录片,一开始还因为职业惯性一直在拍,到不幸杀完人之后dv被吓得摔在地上,然后毁尸灭迹一切完成之后拍dv的哥们儿无意中回到工作室,发现了这盘带子“神一样”的存在,出于某种理由,这盘带子成为他一直要挟主使人的理由,这也是完全可信的。另外,哪怕小艾当时没有死掉,你也不可能把一个人折成那样放进箱子里,再把她拿出来,跟摆玩具娃娃一样那么直挺挺的杵在楼顶,连头都不底一下,真正是“神一样的存在”啊!还有还有,娜娜包里的假发是什么意思?她也曾经扮演过小艾?还是编剧想让大家误会一下她可能是幕后真凶,总之就疑惑了那么一小会儿,宋倩就在睡着的娜娜手里发现了藏着一切真相的u盘。omg,一切都是那么顺遂的发展,电影已经完全不想去制造任何悬念了,我想他们已经累了。宋倩知道真凶之后,为什么要把患有精神病的闺蜜娜娜留在家里,自己跑出去,她是要报警吗?报警的话为什么不打电话,为什么不带上自己的“闺蜜”,也没有人在追她,也没有阴险的杀人犯把她家唯一能够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线给切断了,我们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跑出去,然后又跑回来救娜娜,我们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因为电影不想让我们思考这些,他只想按照他的逻辑把这个故事讲完,完全不顾正常人类的思维方式了,所以我在观影过程中一直在出戏一直在吐槽,我已经不想关心这个故事真正的凶手是谁了,我只是想早点离场。这就是《笔仙2》这部电影能够提供给我的一些感想,让我唯一欣慰的是,我国电影审查制度更有突破了,剧中种种不合理的杀人情节既然没有警察介入,剧中种种杀人的血腥画面完全不加掩饰,最后也都过审了,好吧,你比较牛。
《岁月神偷》观后感(一)电影《爱,很美》观后感《平壤之约》影评:你千万不能当成一个朝鲜电影来看电影观后感:《触不可及》观后感《冰封:重生之门》影评(五)《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黄金大劫案》影评:别样疯狂的全新宁浩《头脑简单的西蒙》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