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6235754
《雷神2》影评:一锤当关万鬼莫开
时间:2023-10-15    点击:128
《雷神2》影评:一锤当关万鬼莫开
文/陈令孤
影像即戏法,观众所看的只是一场热闹,谁的障眼法玩得高明,谁便能轻易赚取票子。横店影视城中抗日英雄一掌把鬼子劈成两半,与大银幕上雷神一锤轰塌一座山,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前者遭到了无数的吐槽,后者却受到热烈拥戴,关键就在于操作方式的差距。好莱坞用自己所擅长的科技手段,明目张胆地混淆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将虚假本身当成创作的追求。仅仅在人的肉身之外加一层铁衣,或握一把锤子,便会成为超级英雄。观众沉溺其中,满足了自我内心对奇观的追求和对平庸的厌恶。于是,当“假”比“真”看起来还真的话,那就不是“假”的问题,反而是“真”的问题了。
好莱坞的超级英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人身借助于机械外物而有了超越常人的能力,如蝙蝠侠、钢铁侠,脱掉装备就是普通人;二是人体经过某种生态变异成为怪物,像飞禽走兽般来去自如,如绿巨人、蜘蛛侠;三是传说中居住在天界的神人,如雷神托尔。这三种英雄在功力上呈递增之势,也使得电影在制造场面效果上越来越宏大,但是在影片的艺术表现上却成反比例走向,反而是第一类接近于人的英雄更能获得好感。诺兰版的《蝙蝠侠》可谓是好莱坞英雄片中口碑最好的作品,至于像《雷神》这种纯粹炫技的电影,与暴发户和土豪没什么区别,在两个小时的刺激之后,剩下的只是碎成面粉的节操。
拍摄系列片是好莱坞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的法宝,但是续集电影往往给人狗尾续貂之感,在质量上跟不上第一部。多年来,好莱坞能够凭借续集获奖的电影,仅有一部《指环王2》。由于类型片叙事套路的窠臼和主题表达的贫乏,续集片要想赢得观众期待,就是在视听效果上做到更大更强。《雷神1》中有很长一段剧情讲述托尔被贬下凡间后,与人类相处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和喜剧性。而《雷神2》则完全变成宇宙中两个国度之间的较量,神与魔在天庭来来往往,大开杀戒,人的地位被削弱,在前一部中出现的神盾局完全消失,仅仅靠娜塔丽·波特曼来串联剧情。于是,电影便可以放手放脚地设计天庭里恢弘壮丽的外景、夺人眼球的巨型武器和妖魔怪物的丑陋样貌,场面自然要比《雷神1》壮观。但是由于这两部影片之间多了一部《复仇者联盟》,人们见到了多个英雄组团的画面,再回到这种独立英雄的影片,会觉得不够过瘾。
由于超级英雄的使命就是保护正义和生命,所以影片中的正邪双方虽然是外星球的力量,但最后的战场却是在地球上,人的受伤害和被拯救也就成为了“接地气”的表现。这样一来,大楼被毁、人群逃难、天翻地覆的景象就营造出更加真实的视觉刺激。假如交战始终在天上进行,光芒四射的机械武器互相碰撞,观众就像看电脑游戏的画面一样,会有间离感,难以进行情感投射。同时,在接二连三的狂轰乱炸中,人的视觉很容易疲劳,这个时候剧情会适当加入一些幽默情节,进行暖场或软着陆式的调节。《雷神2》中的教授裸奔、实习生接吻等起到了博人一笑的效果,但总体上还是显得空洞无聊,相比起小罗伯特·唐尼扮演的钢铁侠,喜剧感不够丰富。
当我们一边为好莱坞贡献票房一边又骂起没有营养的时候,其实美国的专家比我们骂的还要厉害,他们最喜欢的是七十年代新好莱坞的片子,充满智慧的灵机和人文关怀。而当今的大片虽然以超级英雄为主角,但对他们的塑造却极为粗糙,人物性格表现出扁平化和单一化,除了装饰上的标志之外,很难在内在魅力上征服观众。雷神托尔无疑是一介莽夫,除了在关键时刻抡起锤子猛轰之外,对剧情的发展其实没有什么作用。演员海姆斯沃斯毫无特点的演技,也本色地诠释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含义。但正是这把锤子,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锤之下,必有懦夫。在上集中,没当托尔把锤子放在洛基的身上时,他便无法动弹了。而在形象上,洛基的黑暗阴郁更讨人喜欢,其在真假、善恶之间的转换,充满了不可捉摸的神秘性。
到底是我们需要神,还是自己想要成为神,这是推动神话创作的两个命题。电影也便借助科技的威力,将远古的神话变成超越现实、直达未来的科幻大作。《雷神》涉及到了人类对神的崇拜,但是并没有在人与神这两个必定有所差异的群体间进行深入的探讨,所以也就不具备哲理上或道德上的表达意图。不要责怪好莱坞的简单粗暴,因为很多人就喜欢这种瞬间的快感,前戏多了,反而容易厌倦。当雷神举起锤子的那一刻,我们看到是即将到来的天地色变,而不是锤子本身的模样,像是市场上廉价的货色。如果这样想,你便出戏了。


《消失的子弹》影评:对,还是错?这是一个问题!
《爆裂刑警》影评:一颗爆裂的怪味豆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
《确定地可能》影评:蝴蝶飞过沧海
《老无所依》观后感
《岁月神偷》观后感(一)
电影《爱,很美》观后感
《平壤之约》影评:你千万不能当成一个朝鲜电影来看
17086235754
阿钟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