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6235754
《大上海》影评:爱情价更高
时间:2023-10-19    点击:152
《大上海》影评:爱情价更高
其实在《大上海》上映之前,这部电影就充满了噱头,除了王晶再次放弃喜剧路线之外,两代许文强的聚首也是博足了人们的眼球,黄晓明延续着自己的硬汉形象,发哥依然帅到无可救药,上海滩的形象还历历在目,此番再次回归“上海”这个元素,又会有多少人的思绪会回到曾经那个江湖风雨的年代。
我在看过《大上海》之后,很难想象这部情感细腻的电影竟然出自王晶之手,整部电影的风格都有些回归最初的香港黑帮片,如果你对《英雄本色》、《枪火》或者其他七八十年代香港黑帮电影钟爱有加的话,你一定会在这部《大上海》里找到一些共鸣。《大上海》的故事由黄晓明饰演的青年成大器与周润发饰演的中年成大器两条主线交叉叙述,青年成大器的奋斗史,中年成大器的称霸一方,虽然每一段中的历程并不相同,但“爱情”这个元素,却是一直贯穿始终。
纵观整部电影,发哥是绝对的亮点,而此刻我最想要谈的人其实是黄晓明,一直被人称之为“黄教主”的他虽然非常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像是身高问题、英文发音问题等等)一直被人们拿来开玩笑,甚至有些故意摆帅的镜头也饱受影迷诟病,由此他所建立起来的银幕形象在影迷们看来也不是显得那么正统,不过我觉得在《大上海》之后,黄晓明完全可以为自己扳回一城,为自己的银幕形象再加一分。可能是发哥的气场太过强大,黄晓明作为饰演青年时期的成大器,也会刻意的往发哥的感觉上面靠拢,无论是对叶知秋的爱意,还是拿起刀枪死命的火拼,甚至是削梨时候的感觉,举手投足间都有了一丝发哥的神韵。而要说两个人最大的契合点,我觉得便是配音,晓明给发哥配音,虽然听起来会有些不适应,但仔细发现就会觉得,中年时期成大器的口吻的确成熟稳重了许多,鉴于两者饰演的是同一个人,黄晓明的台词功底与戏内人物的情感积淀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晓明做的很不错,当你深入这部戏时,就会觉得这种乍一听并不适应的配音却又是那么的合理。
我想很多人在看完电影后都深深地陶醉在片尾处张学友的《定风波》的旋律中,的确这首悲情的歌配上电影中的剧情,就会显得尤为催泪,在上海的大背景下,爱情这个主旋律还是显得比江湖道义更重一些。然而我想这并不算是本末倒置,故事中每个人物、每段剧情的发展都是依托于情感的积淀,成大器与叶知秋、宝儿、凌沪生这三个女人之间的复杂的情感更是贯穿了电影始末,《定风波》作为宣泄情感的引子,还是很好的为整部电影渲染出了气氛。
虽然这是一部回归传统的商业片,但不可否认影片还是有许多糙点,成大器与三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与片中的一些硬场面并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情感是情感,血性是血性,影片中我感觉并没有尿点,但这样的安排,两个小时的长度还是会显得比较拖沓。其次,结局的处理方法让我感觉有种未完待续的意思,叶知秋被人接走后,没有特写,也没有后续,只留下成大器与死去的宝儿还有司机面对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当字幕升起的时候,我还在奢望字幕之后能有叶知秋的彩蛋来补充一下故事的结局,但是,并没有,故事就是这样结束了。当然,许多逻辑方面的bug也是这类商业片难免的痛处,不过我觉得不靠谱的王晶难得做出这样的电影,还是勉强值一回票价,但《大上海》所在的贺岁档的确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糊弄过去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一路高歌猛进,《十二生肖》、《血滴子》轮番轰炸,甚至之后的《一代宗师》也是摆着斩草除根的架势,《大上海》的票房压力,还是相当之大的。
影评人/柯笔哈迷


《东成西就2011》影评:神仙打架也是爱痴狂
《洛基》观后感
《碟中谍4》影评: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阿汤哥
《笔仙3》影评:烧脑的高品质惊悚片
《我想和你好好的》影评:爱的控制与失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黄金大劫案》影评:毫不亏心,足够诚意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二
17086235754
阿钟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