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影评
总体:叙事视角、微观视角、镜头视角,3种不同领域视角的巧妙运用和配合重新定义“武侠”。在平缓的节奏中讲述不缓和的紧张故事。
故事和成分:它叫《武侠》,可不侧重武打,动作戏也不算多,这一点也许会令功夫迷觉得不带劲,觉得上当。可如果只是冲着“武侠”这个名字看的,想必是对陈可辛不太了解。陈可辛也果断不可能放弃讲故事,操手讲武打。首先有动作,它是一部动作片;其次有微悬疑,它是一部微悬疑片;再次有微惊悚,它是一部微惊悚片;最后有微喜剧,它是一部微喜剧片。动作、惊悚、悬疑、喜剧,这4个元素能结合的比较好的,在国产片领域,还属于少见,所以不得不说这是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小成功。
导演:看完这部片子,对“陈可辛--品质保证”这个概念又多了一分认可。这一次,“微观武侠、医学武学、科学武侠”的新概念也是早在上映前就告诉大家了的,看完全片,这种新的概念也能让人很舒服的接受,并且乐于欣赏了这样的一种新概念。显然这次尝新基本属于成功。陈可辛对这部片子的整体风格的定位上非常的鲜明,看似平淡的节奏讲述一个有着波澜的紧张的故事。看完电影,无意间听到一个后排的人说“这故事讲的太慢了,有点拖”。他的话,个人觉得有对有不对:实话实说节奏确实稍稍缓了些。但我想这完全是为了营造陈可辛想要的影片风格,定位后他为这个风格而服务。
表演:甄子丹和汤唯表演平平,没有说特别出色也没有什么不妥。金城武的表演,相对出挑一些,也可能是因为台词的缘故,一口四川方言贯穿全片,也可能是因为一路喜剧又神经质的表演,想不留下印象也难。陈可辛当时对反派的扮演者王羽的表演给予高度评价,个人觉得并没有说的那个高度。群众演员们的整体素质倒是比其他电影见过的群众演员要略胜一筹,看来陈可辛抓的细节挺讲究。
三大视角:叙事视角,指的就是从不同人物视角来推进故事发展。这个不是创新,而是运用的巧妙,把故事讲的相对精彩起来。悬疑性也通过这个途径发挥了出来。尤其是金城武的推理过程通过和甄子丹的视角转换,达到令人惊艳的叙事体验。罪案美剧里的抽丝剥茧也能见到一分影子。镜头视角,打斗时,镜头和角度的切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较简单的动作看似也变得花哨了许多。惠英红和甄子丹的对打,从牛眼的视角展现了一部分动作,也是个不错的设置(当然,这也不是创新,而是说用的好)。慢镜头的处理,也很好的为武打做了非常到位的服务,可以说每一处慢镜头都运用的精妙,将原本简单的打斗和画面变得惊艳起来。慢镜头不滥用,不为炫耀画面而用,只为故事推进而用。微观视角,指的就是陈可辛所说的“微观武侠、科学武侠、医学武侠”。微观视角说白了就是为金城武的层层推理服务的,将步步推进的过程讲的直白而又独特,就好比忽然跳出来一个旁白,拿个黑板给你一点点讲解缘由,只是他换了一种更直观和更具观赏性的方式来阐释。
武戏:武戏说实话真一般。跑酷部分和慢镜头处理和角度切换让一般的武戏变得具有了花哨的观赏性。功在处理上。但就武戏部分的意义来说,是值得推崇的,不为打而打,是为剧情的推进而服务。
细节:那个小盆友真的好可爱。。。boss的死法忒出人意料,以这样的方式牛逼闪闪的死去,成了全片的一大爆点。谁能在观影前猜到是什么死法,我绝对不信。。。编剧真是够可以的!在下佩服!
最后,要借用一位朋友的话“有人戏称这是一部形式芬奇、精神古龙、内核可辛的命题作文”。
电影《归来》观后感(五)《雨果 Hugo》影评:重返电影的“摩登时代”电影《鸿门宴》观后感《日落号列车》观后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观后感电影《超验骇客》观后感《白日焰火》影评:廖凡的狼性与羊性电影《美国队长2》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