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男朋友》横跨1985至2012,整整十七年,已足够改变一段生命的走向或是人与人的关系。《女朋友·男朋友》的野心极大,却是眼高手低。若是以纵贯的时光轴穿透人心的变化与生命的残酷,《真爱挑日子》已针对爱情作了诠释。若是以野百合学运时期,革命氛围燃烧的历史事件为基底,剖析剧变的社会中青春的激动与挣扎,《颐和园》与《巴黎初体验》早已给了我们太好的呈现。无论是谈爱或谈时代,在经典的面前,杨雅喆无疑自讨苦吃。
想挑战同时掌握时代与情爱这两大走向,实为难事。野百合学运在片中是个令人无法忽视的关键时代标记。戒严时的台湾,奋起反抗的青年们,就连不曾亲身参与的现代青年,都非常能想象当时有觉醒的知青是如何欲以青春的烈火焚烧不公的社会,如何对未来充满想象与期待。1985年,还是高中生的陈忠良、王心仁与林美宝,性格各有不同的三人因为友情与爱情结成伙伴,在高校时期就充满反抗意识,总是意图造反。但时代的痕迹却在三人迈入大学,王心仁激情地投入社会运的同时像烟火一般绚然消失。野百合学运达到高潮的那一晚后,焦点便完全转向三人的情爱纠葛,再与时代无关。除了三人在卡拉ok的重逢午宴时,王心仁以行政院发言人的身分出现在新闻上,跑马灯打出“学生运动”字样表示报导与学运有关,关于历史便再也不提。不禁想问,若学运在片中只是个无关紧要、用以烘托三人成长历程的片段、铺陈每个人的改变的基底,何故挑选如此触目,无法使人不连想其中政治意涵的史实?或说,若“重点”一直都只是友谊或爱情,这一段特殊的时代背景有何必要?
《颐和园》谈知青们的青春与爱;《巴黎初体验》中1968的法国春天也是革命情绪激昂,片中的性爱与政治并行。《颐和园》与《巴黎初体验》把青春年华的激情与历史完美揉合,互相交错。《女朋友·男朋友》或许也有同样的野心,却成了一团杂烩,尝不出个滋味。
在故事设计上已挑战了两部佳作,甚至重复使用两次《阿甘正传》中的经典桥段。正打完越战返回美国的阿甘,误闯大型反战集会还被拱上台演说,却在正准备讲到重点时麦克风被“消音”。《女朋友·男朋友》中,高中朝会上预谋造反的王心仁切断教官的麦克风,不只是试图消灭权威,也直接“引用”《阿甘正传》。学运当晚,在中正纪念堂朗诗的王心仁也好巧不巧背警察给断了电。或许断电是史实,但在一个有意识的创作中,任何运用都不可以巧合、无心概括,那必是有所意图的安排,与经典如《阿甘正传》的桥段总不可能“不谋而合”。《女朋友·男朋友》中的两次引用,隐喻权威与反抗意识的拉锯,手法却粗糙,太过造作。“自由”与“民主”在片中随着时代的消逝也沦为口号,只是宣传、营销的手段。
同样的“不谋而合”也出现在林美宝与陈忠良跳下泳池的一段。用干涸、取水的意象表现情感的流逝与干枯,可能是常见的表达方式,《浴室春情》更用完整的故事架构说明。《女朋友·男朋友》撷取太多经典影片的片段,搪塞堆积,华丽但空虚。
由于叙事及镜头语言上的不足,本片(尤其前半段)的情绪几乎都是藉由音乐烘托。用法或是符合当下、或是相互冲突,用外力补足叙事的弱点就已经证明影片本身的缺陷。这种煽情的表达方式同样表现在台词,无数次重述“自由”、肉麻不堪的“抱你好久好久”,或是说了一大段苦瓜的故事只为铺一个“为你吃苦”的梗。以台词作为主要叙述,也再再证明缺乏画面的叙事能力。电影以影像叙事,而非用台词提示。
为了呈现陈忠良、林美宝、王心仁三人之间交错复杂的关系,导演无法同时演绎,只好选择用“c3取2”分开解释,再加以重组、互相补充。楚浮《夏日之恋》同样是两男爱一女,却多次透过画面的三角构图即完美表示了三人之间难分难解的关系。《女朋友·男朋友》中两男一女的循环式单恋,较为另人注目的一次构图其实就是一开始在采兰花时,三人并排坐在架上,画面从右至左是林美宝、陈忠良再是王心仁,从林美宝开始的单向爱恋在这个画面中便显而易见。但这样精致的编排却是少数,多的是两两对手,分开拍摄。或是以类似的画面让观众自行重迭,例如美宝在楼梯上躺在阿仁的肩膀,对照在泳池的那一场,全身湿淋美宝枕在阿良的肩头,用两两相似的构图表现三人的内心交错。最令人震惊的便是床戏的剪接,用与不爱的人做爱且欲望着另一人的画面交迭出错过与失落,实为煽情之代表。
《女朋友·男朋友》最成功之处在于营销。以明星拉抬声势,包装以及商业形式都非常完美。但想以浪漫青春故事满足商业需求的同时,却大大忽略了内容的深度。自讨苦吃的下场,不是换得更多忠心的观众,而是两头空的悲剧作品。
《人狗奇缘》观后感《冰封·重生之门》影评(四)《AA制生活》影评:你的幸福谁做主?《饥饿游戏》影评:仅仅只是一个游戏《黑影》影评:一部非常浪费的电影《顶级阴谋》影评:你有点言过其实的感觉吗?黄金大劫案观后感《白日焰火》影评:性感帝廖凡的归真之作